古人的智慧:法門寺地宮文物(最後一星期/高雄展)

記者 林建成/高雄報導

現代電腦結合科技的進步,可以製造出比例對等、幾近完美的產品,但論起手工藝境界,古代人穩扎穩打的功夫,則是讓現代人和電腦望塵莫及。

全世界唯一的「釋迦牟尼佛指舍利」曾由前法務部長廖正豪居中引線,促成「佛指舍利」在2002年2月23日從中國陝西到臺灣展出37天。佛指舍利從桃園機場到台北展場的沿途,數以萬計臺灣民眾設案焚香,期間有超過四百萬民眾進入舍利會場頂禮參觀,創下當年臺灣宗教史的活動盛事。

前法務部長廖正豪(右)頻頻往返兩岸,促成繼「佛指舍利」來台後,另一宗教文化大展:「法門寺地宮文物特展」。(向陽基金會提供)

地宮文物跨海來台 最多一級文物展出記錄

那時,中國政府有意將佛指舍利周邊的地宮文物,一併送到臺灣展出。可是,佛指舍利已經超越中國的文物列級,是屬於「特級品」,沒有一家保險公司敢承保。如果周邊文物一併來臺灣,勢必造成保全與保險規模將更加龐大複雜。於是前法務部長廖正豪當下決定地宮文物另擇他日來台,這也就是此次「法門寺地宮文物」展覽的緣由。

佛指舍利共歷經唐朝八位皇帝每逢30年迎請入宮敬拜。當唐朝國力衰退時,將地宮封閉,文物便在大塔地基下的地宮靜靜地度過一千一百一十三年,亦避過文化大革命的浩劫。廖正豪為了地宮文物來台展出,往返臺灣和陝西省法門寺共37次,八年多來斡旋於中國政府部門,終於成功借出120件展品,包括許多從未在陝西博物館展出的古物。來台文物「一級品」共61件,佔所有展覽品的55%,是歷年來一級文物展出比例最高的一次,打破中國政府向來只准許20%一級文物出境的規定。這批古物來台的包裝、運送、保險、保全費用都是高額支出。

來台的文物有為供奉佛指舍利而特別敕造之供奉品:唐懿宗敬獻之「捧真身菩薩」、裝載佛祖真身指骨舍利的「五重寶函」、內有佛指舍利影骨的「漢白玉阿育王塔」、佛教最高等級佛祖專用的錫杖「四輪十二環大錫杖」、唐僖宗使用的金銀器茶具組、唐朝宮廷專用祕色瓷器具、唐朝李倕公主佩飾…等,無遺展現唐朝令人讚嘆不已的美術與手工藝。

唐朝鎏金雙蛾團花紋銀香囊,香囊內外平衡技術也運用在現代航海科技。(向陽基金會 提供)

捧真身菩薩傳奇 雕工鎏金技術上乘

此次展覽一級文物中,最受矚目的就是「捧真身菩薩」,雕工精細,全身鎏金,佈滿474顆珍珠,美輪美奐。「捧真身菩薩」是唐朝懿宗李凗於咸通十二年(西元871年)十一月十四日,為其39歲生日時供養佛指舍利而敬造。因為皇帝貴為天子,不能向僧人跪拜,因此便造了這尊菩薩手捧拖盤,盤上置放佛指真身舍利。咸通十四年(西元873年),捧真身菩薩一併請入地宮珍藏。

捧真身菩薩頭戴花蔓寶冠,冠中頂供化佛。手捧荷葉盤,長方形願文匾鏨文65字:「奉為睿文英武明德至仁大聖廣孝皇帝,敬造捧真身菩薩,永為供養。伏願聖壽萬春,聖枝萬葉,八荒來服,四海無波。咸通十二年辛卯歲十一月十四日皇帝誕慶日記」。

「法門寺地宮與大唐文物特展」已經結束在台北的展期,現在這批珍貴寶物靜靜地在高雄市科學工藝博物館,展出日期至4月24日。珍惜這輩子可能只有這次的參觀機會,展期只剩兩個月,把握唐朝古物最後在臺灣的機會,目睹先人的手工藝境界,思考可留下什麼給後代子孫。

唐朝「捧真身菩薩」雕工精細,全身鎏金佈滿474顆珍珠,製於西元871年。(向陽基金會 提供)

(註:法門寺地宮是目前世界上發現年代最久遠、規模最大、等級最高的佛塔地宮,西元874年唐代末期國力衰退時,地宮封閉。地宮內的佛指舍利與唐代皇家祕寶埋藏地下1113年,1981年佛塔因雷擊崩毀,1987年佛誕日前,因重修佛塔而發現地宮,佛指舍利及大批珍貴文物重見天日。地宮出土共2499件精品文物,皆為唐代皇帝迎送佛指舍利敬獻之供奉品或皇帝用品。

地宮前室、中室、後室分別找出1枚佛指舍利,最後在後室密龕發現五重寶函,據專家考證鑑定,五重寶函內的舍利,確定是唐代八位皇帝迎送的釋迦牟尼佛真身指骨舍利,稱為「靈骨」,其餘3枚則是為了保護真身舍利而鑄造的「影骨」。法門寺地宮是佛教顯密文化的最高集結,豐富的內容不僅在於佛指舍利的崇高,還有文學、藝術、科學等其他重要表現。法門寺地宮的發掘,被譽為中國十大考古發現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