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道西伯利亞冷空氣趁著周末民眾不察之際,吹拂過北京深夜的街頭。原本熱鬧的宣武門外大街,到了晚上十一點,SOGO百貨、沃爾瑪商場早早拉下了沉重的鐵門。方寸之間,唯獨就剩下海格國際酒店燈火通明。雖然燈火不是為了照亮特定人的歸程,不過今晚,酒店裡卻住了一位不太一樣的客人。
「已算不清來大陸多少趟了」,帶著女兒助理廖尉均四處跑的前法務部長廖正豪,正準備著周一召開的首屆「兩岸法學論壇」。看得出今年六十的廖正豪,因無官一身輕,反而更顯開朗豁達。
「我為這法學論壇準備了三年多了」,啜飲著白開水的廖正豪娓娓道來,「從繁華城市到窮鄉僻壤,台商在哪兒都是單打獨鬥。沿海地區還好,但你到偏僻的地方看看,幾乎每個公檢法系統,對怎麼處理台商糾紛都無從下手。」 廖正豪的看法,記者採訪過程中也感同身受。上海地區還好,台商一旦發生糾紛,透過台辦通報及台協的協助,總能解決紛爭,但一到了西部地區,台商就杵在一個「三不管」地帶,既不能適用外商管理辦法,地方保護主義又逼使台商遍嘗「死狗放水流」的心酸。
「已經到了必須想辦法和北京高層直接對話的時候了,只有這樣,才能從法律上協助台商投資保護和融資、就業」,身兼台商服務總會會長的廖正豪,奔走的除了文化、宗教交流外,大概所有的心力就放在協助台商這塊了。三年來為推動兩岸法界高層晤面,促成了這次部長級的峰會。
無獨有偶,從今年七月以來,雖然兩岸關係同樣混濁,但交流力道卻節節上升。遠的不說,近期交流確實一波接一波。以最近北京舉辦的活動來說,除六日開幕的首屆兩岸法學合作論壇外,還包括上月底閉幕的兩岸醫療合作論壇,本月二日中國殘聯主辦的兩岸四地信息無障礙論壇,九日起北大也將邀請台灣名流講座。
北京之外的交流一樣熱絡。上月十八、九日海南邀來兩岸政商高層舉辦農業論壇,隨後在廈門、昆山舉辦大型農產展,更不用說在台中舉辦的兩岸保險高級論壇,及數百人浩浩蕩蕩赴台參加國際旅展的大陸隊伍。短期而言,兩岸政治形勢並不樂觀,但交流前景,的確應了「兩岸猿聲啼不住,輕舟已過萬重山」這句話。
「這是為台商開闢一條生路」!台灣海峽兩岸醫藥合作協會會長鄭全雄談到在大陸成立「台商健康保險公司」構想時說,到大陸經商的台商都一、兩百萬了,但到如今,他們還像沒有根的一群孤兒,被兩岸政府踢來踢去。大陸看病醫療太貴,回台報健保又太麻煩,如果能成立一家「台商健保公司」,由台商自行出資自行解決醫療保險問題,台商的醫療疑難雜症就全部解決了。
「不能說大陸政府不照顧他們,而是許多改革還在進行,地方政府保護主義又很厲害,最後,就很可能讓台商落入單打獨鬥、沒人可幫的地步」,鄭全雄認為台灣醫界有很多人才,有健保經驗的老醫界人士又多,這都可集合成資源為台商做事。大陸醫療改革很失敗,一旦鄭全雄這樣的構想能成,不也是對台商的一種照顧。
擴大交流的目的,顯然少不了針對台商的困境。廖正豪就說,去年國家開發銀行提撥三百億(人民幣),今年華夏銀行再挹注兩百億,但對廣大的台商中小企業來說,完全沒有用。農業論壇原本也希望能解決這些問題,最後還是無功而返,「中小企業沒有擔保品是主要問題,但我們就要提出辦法來和北京談。」 顯然,不管是廖正豪或鄭全雄,他們心中所思考的,都是如何藉擴大交流來解決問題。隨著台商從南到北,磁吸效應也好,群聚效應也好,兩岸交流都將隨著台商腳步前進,這也是兩岸發展的大勢所趨吧。
|